1.电源路径管理(Power Path)
使用非电源路径架构时,系统输入和电池电极连接到相同的充电器输出节点(如下图所示),这种架构有很多局限,如果电池深度放电或者有缺陷,那么即使连接外部电源,也可能无法启动系统,即无法优先给负载供电。在系统启动之前,电池需要充电到一定的电压水平。另一个问题是充电器只能检测到流入电池和系统的总电流,因此充电器很难判断出电池是否充满。
选择带有电源路径管理架构功能(下图所示)的芯片就能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,在选择此架构情况下,当输入电源没有接入时,电池只接给负载供电,当有输入电源时,系统母线电压由充电芯片内部的DC/DC调节,同时给电池充电,并且系统负载具有更高的供电优先级,充电芯片会根据输入电源的能力和系统负载需求优先给系统供电,剩余的功率给电池供电。当负载需求超过输入电源的能力时,这就得了解充电芯片的另外一个功能DPPM。
2.动态电源路径管理(DPPM)
这个功能用来监控系统母线的输出电压,当总的负载需求超过输入电源的所能提供的最大功率时,系统母线的电压会下跌,当输出下降到一个预设值时,充电芯片会减小充电电流,将一部分充电电流分配给此时的负载使用,从而稳定母线电压不再下跌。如果在充电电流减小到零之后,输入电源仍然不能满足系统负载需求,那么系统母线电压将会继续下降直到低于电池电压,此时电池将会给系统负载供电,用以补偿输入电源不足部分。
3.输入电压动态电源管理(VIN_DPPM)
在某些情况下,输入电源的功率不足(过载)以满足设备的需求时,会导致输入电压拉低到欠压锁定阈值(UVLO)以下,此时充电芯片会关闭并停止充电,随后输入电源因为充电关闭而恢复,其电压重新回到设定值,此时又会重新使能充电芯片,并开始充电。但输入电压会再次因为过载而拉低,这种不良情况被称为“打嗝模式”(如下图所示)
VIN_DPPM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,因为他可以连续监测充电器的输入电压,如果输入电压低于设定阈值,充电芯片会减小充电电流,从而防止输入电压被拉低。
4.运输模式(Shipping Mode)
运输模式通常是设备的最低静态电流状态,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贮藏寿命,制造商在铲平出厂前就已经启用了这种状态,使得消费者在获得产品时电池电量不会耗尽,运输模式实质上是断开了电池的连接,减小电池电量流失,当消费者第一次打开产品时,会激活电池。
5.输入电流优化ICO
ICO是TI特有的输入电流优化算法,此算法可自动检测输入功率的最大电容以优化电源,同时保持系统和充电电流的一致性,以确保利用最大输入功率。
6.输入过压保护(Input OVP)
如果充电芯片的输入电压超过规定的电压,则会触发保护,此时会立即失能充电芯片。
7.输入电流限制(IINDPM)
限制输入电流。
|
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