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高低频层次和解析我是这么去听和理解是:密切跟踪和关注乐声响起后各个时间片段内的声音内容和音色变化。其实一个声音从有到无的各个时段音色是不同的,耳机是否能更多的反映这些层次和细节,也就决定了这个耳机的解析和素质,也会反映到频响曲线上的均衡性问题。
比如,对于低频层次感的体会是,我关注于定音鼓声和低音提琴拨弦的声音。粗粗的分:定义鼓一锤砸下去,先出来的是鼓皮和锤震动的音头,这时可以感觉到鼓皮的松紧和质感,紧接着而来的是金属鼓体的共鸣声,可以感觉到腔体共鸣的金属声,接下去是鼓皮震动余音,腔体震动余音和声波传出后在音乐厅内的共鸣声,恢弘的气势会在这是表现出来。
低音提琴拨弦声,特别能体现整首曲子的跃动和伴奏的弹性,声音大致分为拨弦声、琴体共鸣声、音乐厅共鸣声,特别是第二个阶段,我以为比较考验一个耳机的素质,主要表现在中低频的响应上,如果仔细比较这个阶段的声音层次,还可以分出更多更细的层次,耳机能及时收干净这一阶段声音会带来更多的灵动和速度感。600特有那种堂音,或者说比较明显的低频嗡嗡声,会在一些曲目中反映的特别明显,因此联想到可能600对低频的响应在某些频段上特别突出,量也特别多一点。其实mpro也有这个问题,但量上没有那么多。因此也造成了600相对于mpro低频的不够均衡,也由于低频的掩蔽作用,而影响到高频直截了当的表现,比较而言mpro低频更明白、通透、灵动,这和它能及时收干净低频声有一定联系。8pr很突出的表现在于表现600低频的量、层次和均衡性。用同样的方法我分析高频,主要关注三角铁的表现,比较明显的是,铁棒相触发出的音头,mpro比600要明显不少,而在余音表现上600不弱于mpro,但已经可以简单的看出了,就三角铁频响的全过程中,mpro的响应层次就更多,细节更多,解析更强,声音更立体。
做个形象的比喻吧:苏绣:是将染成不同颜色的蚕丝绣在一张布上形成图案的一种民间工艺,同样的一幅画,如果将一根蚕丝分成8股绣,和将一根蚕丝分成32股绣,效果差别非常明显,一根蚕丝分得越细,表现的质感越强烈,色彩层次越丰富细腻耐看。如果将32分之一的线和8分之一的线夹杂着绣,粗的线条往往会很抢眼,而让人忽略对其他部分的关注。
其实耳机也一样道理。不能被某一频段突出表现而歪曲理解,细腻而均衡的响应素质,应该是耳机品性评价的标准吧。比如600的低频某段,w100高频某段,本人感觉都不同程度上有些突出而显得十分抢眼,应该也是它们缺陷之一的所在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